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文章作者:admin文章来源:管理员时间:2016年11月01日点浏览数:162次
 

学校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多样化的总目标,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型、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一是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11月我校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批试点高校,结合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制订了 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组建了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采用小班授课、分阶段、本硕贯通、教学科研结合的形式进行培养,并全面启动了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二是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2013年获准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项目,在水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行状况良好。三是强化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试行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等专业试行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为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提供赞助,学生参赛成绩喜人。四是探索了校际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推进国际合作、校际合作,制定了《学生校际交流项目出国(境)学习管理规定》、《选派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外高校学习交流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完善了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派出管理工作。学校与英国、新西兰、荷兰、日本、泰国等国家多所高校有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免试攻读硕士项目、短期交流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本科生互换培养项目,共建多样化的合作培养模式。

大类培养模式改革。水利学院试点,进行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中期分流、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前一年半,按工程学科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实施大类培养,第二学年二学期起按照立足市场需要,考虑个人志愿,学院综合平衡的原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增设应用型、研究型等课程教学模块,学生根据自身未来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