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校政发〔2013〕403号)和学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校党委研究决定将2014、2015年确定为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并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专题规划》(校政发〔2014〕23号)和《云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年”实施方案》(校政发〔2014〕81号),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现将2014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实施的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2014年5月,学校发布了《云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年”实施方案》(校政发〔2014〕8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先后两次召开“人才培养质量年”工作会,进行了宣传动员。
2、各学院、相关部门组织了《实施方案》的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明确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目标、内容和任务,各学院和相关部门成立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工作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了目标和完成时间、负责人、检查方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立项建设并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获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农科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动科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2、云南省2014年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获准立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获准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
3、调研、总结了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总结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
4、组织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及交流。各学院认真总结了近五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12月17日组织了交流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个学院做了交流发言,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了下一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工作内容。
(三)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1、截止2014年12月,学校本科专业已达66个。2014年申报了“粮食工程(工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学)”、“应用微生物学(农学)”、“老挝语(文学)”和“物流管理(管理学)”5个本科专业和“土地利用工程”、“热带作物”两个专业方向。
2、继续推进已经立项的国家级(水利水电工程、动物科学)、省级(烟草、蜂学)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目前,4个专业按照各自的建设任务书开展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3、省级品牌专业2个:农学、动物科学。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1、起草了《云南农业大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云南农业大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云南农业大学课程管理办法(试行)》3个课程建设文件的讨论稿。
2、组织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交流。邀请杨焕文老师、龚爱民老师、马斯和老师、伍勇老师和尹革芬老师分别作“国家精品课程《烟草栽培学》的建设与实践”、“《建筑材料学》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大学体育》改革—探索中前进”、“《农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总结”和“动物医学专业短学期实践教学课的改革与思考”等主题交流,展示了不同类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成就和经验,体现了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一是引进国内先进的“卓越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开展56门网络课程建设,涉及教师78名,402个教学班的3万余名次学生,对其中的7门(英语口语、农科高等数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体育、体育欣赏、性科学与性教育、基础日语)进行网络考试改革。二是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尝试,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卓越开展慕课、翻转课堂、进阶式学习的合作与交流,1700余名学生共10门课程通过“好大学在线”完成课外学分学习。三是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邀请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受训教师240余人。四是完成了《云南农业大学网络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和《云南农业大学虚拟实习教学平台建设规划》的起草工作。
4、加强教材建设。完成了两个教材建设管理文件的修订;四部教材获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省精品教材2部。
(五)强化管理措施,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1、初步拟定了“百门精品实验课”建设方案。拟分步实施,每年建设20-30门精品实验课程。
2、修订了《云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待正式发文。
3、进一步摸清了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家底”。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室 352间,实验准备室196间,实验室面积 42345㎡,可同时容纳11264名学生开展实验(座位数=32人/间×352间);已开设415门实验课程2004个实验项目,其中单独设课的68门718个实验项目;我校联合建设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2个;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批准进入100个首批建设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
4、省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项。
(六)培养方式多样,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完成了2014年立项的5个培训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辅人员培训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助教培训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培训者及管理者培训项目”等的教师培训工作,参训的34名教师全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完成了农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培训工作。10月31日至11月15日,农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承办了云南省高等学校农科类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全省11所高校35名农学类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
3、组织“名师讲坛”。邀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和相关专家,组织了三次名师讲坛(云南大学段昌群教授《科研与教学协同共生-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肖蘅教授《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民族大学普林林教授《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趋势与应对—困境、转型与发展》),全校各学院500余名教师聆听了报告。各学院本学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院师生开设2-3场专题讲座。
4、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校名师项目2个(名),省高校名师工作室项目2项(人),卓越青年教师特殊支持计划3项(人)。
(七)完善评价方式,有效监控教学质量
1、起草了“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实施办法”,修订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2、完成了第一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2012年9月启动了评价工作,历时两学年,260余名专家参与,共完成17个学院815名专任教师800余门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收回课堂教学评价表3818份。评价结果:优秀等次占33.07%,良好61.15%,中等5.77%。
3、完成了2013-2014学年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考核。经考核,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等7个为教学管理优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3个学院获教学建设优秀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推进相对滞后。从目前的进度看,整个工作进度滞后。主要体现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性意见”还未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改革”、“学生学习评价(考试、考核)”、“教师激励措施”等修订和完善已出讨论稿,但未进入征求意见和讨论阶段;相关的建设工作尚待启动,如“百门精品实验课程”等。
2、重视不够,有的工作还不够到位、不够细致,对学校《实施方案》的解读和宣传上还存在认识差异。需要对相关工作进一步梳理,进一步细化相关方案,教务处要进一步梳理好工作推进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领会精神,明晰主要建设内容(抓住牛鼻子)。“人才培养质量年”前期着重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及课程组建设、教师激励措施的完善。
2、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改进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教务处将针对前期着重要完成的任务,拟分专题进行调研、讨论,听取学院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力求实效。
3、严格执行工作进度安排,建立工作台账,加快步伐。教务处将就着重完成的任务,梳理好工作推进思路和进度安排,一件一件地抓落实、促进度;建议各学院要按照指定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积极主动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二日